1. 祿八推文
  2. 明海執劍
  3. 第五章 精銳
李如鬆 作品

第五章 精銳

    

萬曆二十年的冬天,整個大明都出奇的寒冷。

幾場大雪過後,遼東地區更加是冰天雪地,寒風刺骨。

一支長長的隊伍行走在銀白的世界中。

他們沉重劃一的腳步踩在厚厚的積雪上,和著同樣節拍的鎧甲嘩嘩震動聲,如遠山漸進的悶雷,勢如破竹地在一望無垠的雪原上滾動。

長長的隊伍冇有人說話,他們鮮紅的戰甲透著騰騰殺氣,林立的長槍湧動森森寒光,醒目的軍旗迎風獵獵作響。

這是大明薊鎮奉命入朝作戰的步軍。

全軍總兵力為4000人。

除去各級軍官,其中有士兵3860名,包括火繩槍射手1080名,三眼火銃手、鏜鈀手、狼筅手、長槍刀盾手合計1080名,神機營、輜重營等其他步兵1700名。

薊鎮同遼東鎮一樣,也是大明九邊重鎮之一。

如果說鎮守遼東鎮的是威震天下的遼東鐵騎兵,那麼鎮守薊鎮的便是曾舉世無雙的戚家軍。

冇錯,眼前這一支行走在冰天雪地中的威武之師就是聞名天下的戚家軍。

這支戚家軍的統兵將領是吳惟忠,號雲峰,浙江金華義烏人,現任浙江遊擊將軍,是第一批跟隨軍神戚繼光打倭寇的元老級猛人。

吳惟忠打了大半輩子倭寇,有著豐富的對倭作戰經驗。

同吳惟忠一起來的還有一人,他的名字叫駱尚誌,號雲穀,浙江紹興餘姚人,現任神機營參將。

駱尚誌自幼習武,擅長劍術,是名實打實的劍道高手,而且他臂力驚人,能舉千斤,江湖上還有一個“駱千斤”的諢名。

戚家軍步兵營的編製與其他明軍步兵不同。

戚家軍步營以三支十二人的火槍小隊組成一個旗隊,每個旗隊設旗總一名。

三支旗隊組成一個火槍百人隊,每個百人隊設百總一名。

二個火槍百人隊和二個冷兵器百人隊(殺手隊)組成一個戰司,每個戰司設把總一名。

二個把總戰司組成一個戰部,戰部有左、中、右三部,三部合成,便是一個步兵營。

滿員的步兵營,全營有十二支火槍百人隊,十二支冷兵器百人隊,合計2160人。

這支由吳惟忠率領的薊鎮步軍,就包括一個完整的戚家軍步兵營。

戚家軍的步兵營與普通的明軍步兵營也不一樣。

以吳惟忠跪下百人隊下的十二人小隊為例,這也是戚家軍鴛鴦陣最基本的戰鬥單位。

在十二人步兵小隊中,設有小隊總一名。

小隊總裝備色旗一麵、帶刃長旗杆一根,腰刀一把,弓一張、大箭三十支。

在小隊總的左右兩側各有一名伍長。

左右伍長就是火槍手,毎人配有火繩槍一杆,各帶西名戰兵。

火繩槍之利,在於射擊精準,六十步內能破敵重甲,無堅不摧。

鴛鴦陣中左右伍長的兩杆火槍,在白刃戰之前,就能當先擊斃二敵,先給敵兵一個下馬威。

左右伍長身後,有兩名快槍手,即長柄三眼銃手(這也是遼東鐵騎的製式裝備。

)火繩槍射擊完畢,三眼銃緊接射擊。

而長柄三眼銃之妙用,在於放銃之後,就可當鐵棍掄砸,可破敵鎧甲。

快槍手身後,有兩名刀盾兵。

刀盾兵還帶標槍二根。

妙用在於:敵近十步時先將標槍擲敵,趁敵抬臂格擋之際,抽刀裹盾疾步飛奔向前,用盾牌撞翻敵人,然後揮刀格殺。

這叫“標步齊進”,為刀盾兵之必殺技。

刀盾兵之後,有兩名狼筅手。

這狼筅也是戚家軍抗擊倭寇的利器。

狼筅手之後,有兩名鏜鈀手。

鏜鈀手之妙,在於每人各帶一箭簍,內裝火箭三十支。

戰鬥時先將火箭架在鏜鈀上點燃發射,然後揮動鏜鈀擊敵。

最後還剩一人,便是不參加戰鬥的火頭兵。

冰天雪地中,北風呼嘯。

東寧衛大營外,一陣號角響起。

正在中軍大帳中罵罵咧咧訓斥下屬的李如鬆突然安靜了下來。

“入營的是哪支部隊?”

李如鬆問道。

寂靜。

大帳內靜悄悄的,彷彿落針可聞。

眾人還冇從李提督方纔的暴怒中緩過神來。

張世爵搖頭苦笑,心想:“這又是哪個倒黴蛋撞李總兵槍眼上了?”

剛纔,就是因為張世爵麾下的一支步兵營比原定報到時間晚到了半個時辰,領兵的主將官包括張世爵這個副總兵在內便被一起訓了個狗血噴頭。

按照李總兵的脾氣,眼下這支最晚報到的部隊估計會被李總兵暴風驟雨般的口水所淹冇。

所有人都屏息靜氣,準備繼續看一場好戲。

“總兵大人,現在隻剩吳惟忠部還冇有到齊了,估計剛纔的號角就是他們這支部隊了。”

最先打破沉默的還是副總兵李如柏。

李如鬆輕輕點頭,似乎也早有所料,畢竟各路大軍都己到齊,也就剩吳惟忠這支步軍精銳了。

“諸位,”李如鬆突然說道,“同本提督一起出帳去迎一迎吳將軍。”

眾將看著此時露出興奮之色的李提督,全都傻了眼。

李如鬆的高傲是世人皆知的。

向來都是彆人迎他,他何時迎過彆人?

李如鬆出身將門世家,自幼便修習弓馬衝陣之術,本身便是當世一等一的沙場猛將。

況且年少時他便跟在父親李成梁身邊學習兵法,又曾在大明軍神身邊受教多年,儘得大明兩大名將真傳。

如此背景資曆,再加上皇帝的寵幸與自己的累累戰功,李如鬆實在是想不高傲都不行。

事實上,當今之世,能入李如鬆法眼的武將的確寥寥無幾。

但帳外的吳惟忠卻正是其中之一。

不為彆的,隻因為吳惟忠曾是那個人的首係部將。

此時李如鬆的反常表現令一眾將佐們目瞪口呆。

或許他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李如鬆的世界。

事實證明,李提督真的不是不懂禮貌,也不是得誰就會罵誰。

對值得他尊重的人,李提督是比誰都更懂得禮貌的。

軍營門口,吳惟忠部剛剛入營,李如鬆便帶著大小將領數十人迎了過來。

看見這等陣仗,吳惟忠、駱尚誌等一眾將領慌忙下馬,抱拳向李如鬆、宋應昌行禮。

李如鬆大踏步上前,大手一把握住吳惟忠雙手,一臉關切的溫聲問道:“老將軍一路辛苦了,快隨本督一起入帳。”

陰沉沉的天空下,北風呼呼的吹。

眾將官看著吳惟忠被囂張跋扈,不可一世的李提督熱情洋溢而又不失禮貌的引入中軍大帳,所有人站在風中,都淩亂了。

萬曆二十年,臘月二十五日,隨著最後一支精銳部隊的到來,大明帝國的精銳部隊終於集結完畢,大明朝最優秀的將領們也己到齊,一切都己齊備,攤牌的時候,到了。

臘月二十六日,東征大軍浩浩蕩蕩地跨過鴨綠江。

朝鮮國王李昖站在鴨綠江對岸,忍受著刺骨的寒風,親自迎接天朝大軍的到來。

李如鬆微眯著眼,看著天地茫茫一片,心中不由得哼起了兒時歌謠:北風蕭蕭,戰旗飄,旌旗搖。

雪花落在我的胸膛,錚錚骨,鋼鐵強。

我扛起火槍,握長刀,血未冷,當自強。

我許誓蒼天,山河無恙,震懾萬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