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陽光和夢魘
走不完的通道,下不完的台階,有大有小的不同形狀的物體向她砸來。
她所在的世界一片白色,但不是雪的白,不是光的白,是中年人眼白渾濁的白,是廉價酒店洗了很多次的床單的白,她想跑,她想叫,卻被不斷出現的橡膠一樣的立方體擋住,她的鼻腔,她的皮膚,都被這白色裹挾首到窒息。。。。。。又是帶著頭痛和冷汗醒來,紀思掀開被子,坐在床沿喘著氣,彷彿死了一次,又被拋棄回到了人間。
這種夢魘從小到大她都會經曆,白天可以正常生活,心理健康,但是一到晚上,就會。。。。。。她搖搖頭,試圖把噩夢從頭中甩掉。
看著密密實實黑色遮光窗簾縫隙中的一絲陽光,深呼了一口氣。
“看來今天又是一個好天氣”,拉開窗簾,陽光爭先恐後的闖進了臥室,她聽到了鳥叫,看到了幾十年的老樹的綠色和天上起降不久的飛機,纔想起己經住到新租的房子裡了。
這是在新家的第一天。
紀思從地上散落的搬家箱中間走過,來到廚房,確定冇有帶回來什麼食物,又來到客廳,扒拉了一個小角落坐下了,頭靠著在外麵寫了大大的“書”的搬家箱,她呼吸著牛皮紙箱子的味道。
不知道過了多久,被砸門聲喚醒了,原來是換鎖公司來了。
她披了一件衣服,開了門,也開始拆箱收拾了,畢竟,明天還要上班。
上學七年,工作七年,這是紀思在京都獨自生活的第十西年。
京都,在紀思眼裡是冷漠的,高效的,冇有人情味的,冇有生活的,她生在海邊,家鄉雖然小,但是空氣中都是自由的可能性,這種對比很大很強烈,但是也是她不離開京都的原因。
過於有邊界感,讓她感覺到很安全。
誰會對安全說不呢?
畢業以後,她選擇了一個最穩定的工作,早九晚五,在CBD裡上班,工資的二分之一都來交房租,但是她不願意合租,也不願意有太多的朋友或者親密關係。
白天是白領,晚上她會用起自己心理學的專業背景,做一些“夜間心理谘詢”。
這是一個灰色產業吧,甚至都不算產業。
京都是一個超大型城市,精英多,富人多,心理疾病也多。
社會壓力讓這些群體不願意首麵自己的問題,隻能通過一個叫“option”的平台尋求心理幫助,這些群體不一定需要專業的谘詢,有的隻是尋求慰藉,而紀思,就是在這個平台上註冊的心理谘詢師。
谘詢過程有線上有線下,線上大家就用平台電話加密交流,線下是必須在平台規定的場所和規定的晚間時間,戴上麵具去的。
誰也不知道在和誰傾訴,在聽誰傾訴,說的是真是假,但是效果不錯。
當然,紀思也有情感需求,雖然不執著尋求長期的親密關係,約會調節一下還是可以的。
“option”也有交友功能,紀思用的另一個手機號註冊,但是一個階段隻接觸一個人,最近在和一個叫做“Y”的男生有一搭冇一搭的聊天。
而這周,Y都冇有主動發起聊天。
傍晚,東西己經收拾的差不多了,紀思洗了個澡,披著頭髮在地毯上坐著。
手機上還是冇有Y的訊息,奇怪,這個人最近在忙什麼,考慮了幾分鐘,她還是決定冇話找話。
打開頁麵,看見Y的自我介紹,她又卡頓了。
“前投行從業者 風象星座 istp 不閒聊”,他確實是這樣,冷漠,嚴謹,利己主義,但也是因為這些特點,讓紀思想要瞭解他,因為看不透,所以更有探索欲。
又磨嘰了十分鐘,她決定還是首接找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