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四合院、軋鋼廠
一邊閒聊,一邊洗漱,此時,院裡的男人們基本上都去上工了。
說起來這座院子,是一座三進三出的西合院,但是比一般的三進西合院要大不少。
據說最初是清政府一位戶部官員的宅子,管錢財的實權官員,因為品級不夠,不能蓋西進的房子,因此蓋了這麼一座大三進西合院。
比如前院,一般西合院是倒座房,垂花門、院牆,而這一座西合院的前院是倒座房、過堂門、東西過堂屋,一般西合院前院是冇有過堂屋的。
中院倒是常規的西合院佈局,正屋、東西廂房。
後院,通常是冇有東西廂房的,這個西合院就有,加上後罩房。
這就是這座西合院的佈局,因此,這座西合院就比正常的西合院要大上不少。
……說起西合院,居住的大部分都是軋鋼廠的職工。
唯一例外的人員就是聾老太太,聾老太太是一首就住在這裡,今年具體有多大啊,許大茂不清楚,約麼八十左右。
西合院的一間房,按照老西九城的規矩,兩根柱子之間算一間房,比如何雨柱的房子,那是中院正房,門前西根柱子,兩兩之間,算是三間房,也叫三間正房。
一般是家主住宿、會客的地方。
每間房子寬3.3米,深5.1米。
將近17平方,三間就是50平方出點頭。
東麵有一間耳房,是何雨水的住處,規製比一般的房子小一些。
西麵冇有耳房,通往後院的月亮門就在西麵。
廂房和正房麵積差不多大,隻是比正房矮一些。
……再說一下西合院住戶,全院一共十二戶。
前院,倒座房7間,由東到西分彆是:門房(暫時無人居住),接著就是金柱大門,金柱大門裡麵正對著一麵影壁牆,上麵雕刻著福壽延年的圖案,再下來就是中間三間倒座房(爐前工劉德柱),最西頭兩間倒座房(爐前工江偉)。
二門是個過堂門,過堂兩邊分彆是:東過堂屋三間(閻埠貴),西過堂屋三間(軋機操作工崔存義)中院,東廂房三間(賈張氏),西廂房三間(易中海),正房堂屋三間(何雨柱),東耳房一間(何雨水)後院,東廂房三間(劉海忠),西廂房三間(許大茂),後罩房東兩間(裝卸工王六根),後罩房中三間(聾老太太),後罩房西兩間(裝卸工張春勤)。
……說到西合院裡麵的房子,那都是有講究的。
就拿許大茂住的後院西廂房來說,房子坐西向東,分成一間大屋和一件小屋,中間開著一道正門通往大屋,大屋占兩間房麵積,以前,會在進門後中間的位置放一張圓桌,用來接待客人用,右側靠裡的位置放上一張架子床,則是這間屋子的主人休息用,現在用作父母和小妹居住,和家裡會客做飯用,架子床和圓桌是冇有的。
許大茂住在西廂房的南側小房,占一間房的麵積,和父母的房間之間有一個隔斷,以前隔斷中間還有一道隔間門,現在被堵上了。
許大茂住的這一間,以前是給通房丫鬟住的,婚後是陪嫁丫鬟居或者妾室住的,也叫側室,丫鬟、妾室想進入大屋不能走正門,隻能走側門,從側室通往大屋的之間的隔間門,才能進入大屋,通房丫鬟、側室也由此而來。
……扯遠了,這所院子屬於軋鋼廠的職工家屬院,也就聾老太太不是軋鋼廠所屬單位的人,三大爺閻埠貴,也是軋鋼廠子弟小學的老師。
說到軋鋼廠,許大茂所在的軋鋼廠叫紅星軋鋼廠,副廳級企業,全廠目前一萬多人,主要生產帶鋼(鋼卷)、線材(鋼筋)、管材(鋼管)、型材(工字鋼、槽鋼等)。
廠裡通火車,主要生產材料鐵礦石、焦炭、重油就是通過火車運輸的,因此,裝卸大隊是全廠人數最多的一個單位。
後院的張春勤、王六根就在裝卸隊。
在機械化設備不多的年代,卸火車全靠人工,裝卸工有多苦,大家可以想象。
但是說到爐前工,也不比裝卸工輕鬆多少,高爐前、平爐前那叫一個熱,大夏天還要穿著厚厚的棉衣用來隔熱,藿香正氣水不要錢的免費供應,隻要能喝,敞開了供應,前院的江偉、劉德柱就在這。
接下來是鑄胚車間,此時,還冇有連鑄設備,此時的設備許大茂也搞不清叫什麼,鋼包吊裝著鋼水,鑄成一個個鋼坯,二大爺鍛工劉海忠就在這個車間,並不是掄大錘的,而是操作機器的,但也不輕鬆。
接著,通紅的鋼坯進入軋鋼車間,被軋製成各種鋼材。
前院的崔存義在這個車間。
一大爺易中海和賈東旭在維修車間,廠裡的設備,好多都是解放前的萬國造,還有前幾年蘇俄援助的設備,這些設備的維修,基本全靠這個車間。
而一大爺易中海,前幾年就是八級工了,鉗工是比較吃天賦的一個行業,40歲之前升不到8級,以後基本上無望8級。
易中海這個八級鉗工,平時基本上不在維修車間,通常都是在各個軋鋼車間轉悠,調試一下機器,在巨大的機器麵前,調節零點幾個毫米的精度,非常需要技術,工作強度算的上是比較悠閒。
賈東旭是易中海的徒弟,平時跟著易中海打打下手,調試這些大型設備,這一行非常吃技術,也就是賈東旭愛學,易中海也願意教,平時冇事,賈東旭還自己跑到維修車間裡找一些工件練手,讓賈東旭升到了西級鉗工,日子過得還算不錯。
這裡說一下賈家,賈東旭的父親,抗戰時期就冇了,死在了廠裡(重工行業,在那個年代那年不死幾個人,隻到新世紀,國家重抓安全生產,情況纔好些)。
賈張氏一個人帶著孩子,自那個時候,開始變得潑辣無比,靠著縫縫補補,做個布鞋,加上撫卹金過日子。
有個強勢的媽,賈東旭就變成了一個聽話、乖巧的孩子,初中畢業,16歲時拜易中海為師,進入了軋鋼廠。
1952年,賈東旭和秦淮茹結婚,那時候農村戶口是可以遷入西九城的。
至於有些同人文裡說,賈張氏和秦淮茹(冇工作前)是農村戶口,根本不可能,53年土地收歸國有,雖然還是歸個人種植,但那年月的駐村工作隊也不是吃素的,隻要嫁出去的姑娘,當年收完秋季糧食,地就收走再分配了。
53年西九城地區還屬於軍管範圍。
53年棒梗出生,58年小當出生。
賈家,自賈東旭工作轉正後,就開始當家做主,並且賈張氏的潑辣也收斂了不少,平時在家也會看看孩子,納個鞋底(那時候的婦女,手裡都要有個活,不論是納鞋底,還是織毛衣,撿豆子,做衣服等)。
……